首页 > 最新动态 > 鄂尔多斯银行呼和浩特如意支行联合呼和浩特市北疆公证处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最新动态
鄂尔多斯银行呼和浩特如意支行联合呼和浩特市北疆公证处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活动
2025-03-102

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提升群众风险防范能力,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鄂尔多斯银行呼和浩特如意支行联合呼和浩特市北疆公证处,走进四千米社区公园,开展了一场题为“保障金融权益 助力美好生活”的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宣传活动,与居民面对面交流,以案说法、以例普法,将金融知识送到群众身边。


反诈宣传进社区,聚焦民生关切,传递金融温度

活动现场,我行工作人员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手册、悬挂横幅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金融消费者八大权益、防范电信诈骗、识别非法集资、保护个人信息等实用知识。结合近期高发的金融诈骗案例,工作人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揭露常见骗局套路,提醒居民“不轻信、不转账、不泄露”,守好“钱袋子”。



呼和浩特市北疆公证处专家则从法律角度切入,针对老年人群体关注的遗产继承、财产公证等问题进行专业解答,并普及《民法典》中与金融消费相关的法律条款,引导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工作人员现场解读金融政策,强调金融监管的重要性,鼓励居民主动监督举报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金融环境。

现场以案说险,互动普法接地气,服务群众零距离

为增强活动趣味性,现场还设置了有奖问答等互动环节。居民们积极参与,学习如何快速识别风险、冷静应对。一位参与活动的周阿姨表示:“以前总觉得金融诈骗离自己很远,今天听了真实案例才明白,骗子手段花样百出,这样的宣传太有必要了!”


案例:

高收益理财陷阱

退休的李阿姨省吃俭用攒了一笔钱,想规划着做一份理财投资,她接到了一个自称是某金融机构客服的电话,对方推荐了一款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15%,且承诺风险低,李阿姨听后决定投资。在对方电话的诱导下,李阿姨将资金转入了指定的账户,并下载了貌称正规的理财APP。一段时间后,当李阿姨提取时,发现账户已被冻结,无法取出资金。此时,李阿姨才意识到自己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

诈骗手法剖析:

1.冒充正规机构:诈骗分子通常会冒充金融机构或银行客服,利用人们对这些机构的信任感进行诈骗。

2.高收益诱惑:往往会承诺不切实际的高收益,以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3.虚假平台:诈骗分子会搭建虚假的理财平台或APP,诱导投资者将资金转入指定账户。

4.资金冻结与消失:一旦投资者提现,诈骗分子就会以各种理由冻结账户,甚至直接卷款跑路。

防范措施:

1.保持警惕:对于任何声称能提供高收益的理财产品,都要保持高度警惕。记住,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2.核实信息:在投资前,务必核实对方的身份和机构信息。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或咨询专业人士。

3.谨慎转账:不要轻易将资金转入陌生账户,特别是那些要求通过非正规渠道(如个人账户、第三方支付平台等)进行转账的。

4.下载正规APP:如需下载理财APP,应通过官方渠道或正规应用市场下载,并仔细查看APP的开发者信息和用户评价。

5.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应立即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

弘扬法治精神,共建安全防线,护航美好生活

金融权益保护是民生大事,我们希望通过走进社区、贴近群众的方式,让金融知识‘活起来’,让风险防范意识‘强起来’,真正帮助居民提升金融素养,筑牢安全防线。”


此次联合宣传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覆盖居民1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群众对金融消费者权益的认知度和自我保护能力。未来,鄂尔多斯银行将继续践行社会责任,深化与专业机构的协作,以更多元的形式推动金融知识普及,为构建和谐金融生态、助力百姓美好生活贡献力量。



来源:鄂尔多斯银行呼和浩特如意支行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