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AI、大数据、云计算等逐步渗透到老百姓的生活中,各类支付工具与金融消费者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支付安全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近年来,电信诈骗、信息泄露、数据泄露等乱象频发,确保支付安全已成为保障金融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内容。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支付安全吧!
1
支付安全是什么?
②哪些行为存在支付安全隐患呢?
高风险操作行为
使用公共Wi-Fi进行支付、点击不明链接、扫描来源不明的二维码、在非官方/非正规平台购物、设置过于简单的支付密码/验证信息、随意授权免密支付/自动扣款、忽视设备安全等都属于高风险操作行为,应高度警惕,避免“入坑”。
信息泄露与验证行为
比如向他人透露支付验证码,在非安全环境下输入支付信息,随意丢弃包含个人/支付信息的单据,轻信“高回报”“中奖”“退款理赔”诱惑等行为极易引发安全隐患。
物理设备与卡片风险
将支付卡片/设备借给他人使用,卡片可能被复制,设备可能被安装恶意软件或记录操作;使用磁条卡而非芯片卡/非接支付,磁条卡技术老旧,极易被侧录器复制(尤其在非正规POS机上刷卡)。
安全意识薄弱
对“客服”、“官方”来电/信息不核实。诈骗分子伪装成银行、支付平台、电商客服,以“账户异常”“退款”“升级”等理由诱导你操作转账或泄露信息。
3
安全支付习惯有哪些?
保持警惕
对任何索要信息、要求转账、提供“好处”的信息保持怀疑。
官方渠道
只通过官方APP、网站进行操作,不点击不明链接。
信息保密
绝不透露密码、验证码、CVV2等关键信息。
设备安全
更新系统/软件,使用官方应用商店,设置强密码。
网络环境
避免使用公共Wi-Fi支付,必要时用移动网络或可靠VPN。
定期检查
密切关注账户变动,及时发现问题。
多重验证
为支付账户开启指纹/面容ID、短信验证码、安全令牌等多重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