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中国银行保险报》全篇报道金融“骏马”驰草原 支农助牧促振兴——内蒙古金融监管局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一年四季
最新动态
《中国银行保险报》全篇报道金融“骏马”驰草原 支农助牧促振兴——内蒙古金融监管局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一年四季
2025-06-233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考察时强调,要发挥好农牧业优势,从土地、科技、种源、水、草等方面入手,稳步优化农牧业区域布局和生产结构,推动农牧业转型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抓好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品牌打造,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

在内蒙古,1.74亿亩农耕地与8.12亿亩草原共同铺展出生机勃勃的振兴画卷。内蒙古金融监管局积极构建“春贷、夏链、秋融、冬保”的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全周期体系。2025年3月末,内蒙古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超3300亿元,金融活水如奔腾“骏马”,在敕勒川畔唱响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

春:信贷“春雨”滋润“粮仓”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粮仓,春耕备耕是自治区农业生产的开局之战,也是确保全年粮食安全和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环节。内蒙古金融监管局指导辖内银行机构迅速行动,为农企、农户提供信贷支持,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农资及时到田、农机及时到手。截至3月末,自治区春耕备耕贷款余额1700.72亿元。

赤峰金融监管分局推动辖内银行机构推出“线上预约﹢上门办理”服务模式,通过科技赋能与流程优化,实现贷款办理“去网点化”,让农民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这一模式以“金融外卖”形式展现,松山区当铺地满族乡农户张权柱通过线上预约,松山农商银行客户经理立即上门为其办理了30万元“福农卡”,从申请到放款当天完成。张权柱表示,“以前办贷款得跑好几趟银行,现在在家就能搞定,真是太方便了。在这老山沟子里,外卖快递都不来,贷款却能这么快送上门。”截至3月末,松山农商银行累计为农户办理春耕备耕贷款1089笔,金额2.7亿元,平均办理时间缩短至1个工作日,较传统模式效率提升了60%。

巴彦淖尔金融监管分局推动辖内各支局召开推进会、协调会,要求基层银行机构抢抓农时、倒排工期、精准帮扶。督导机构建立专班,走访摸排农户春耕备耕资金缺口,建立融资需求档案,推动“三农”领域金融供给降本增效,春耕备耕贷款利率平均调降0.77个百分点,六成以上涉农银行机构为种植户发放贷款低于一般农贷利率。及时提供周转资金,确保不误农时、不拖农需、不误农事。

夏:金融“活水”浇灌“产业”

每年的6-8月,内蒙古大草原迎来最美的季节,也迎来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充分利用草原夏季“那达慕”盛会,指导辖内金融机构依托“金融乌兰牧骑”小分队,组建“马背金融服务队”,深入草原牧区、走访重点领域,将金融服务“送上门”,推动农牧区特色产业与文旅结合,浇灌特色产业绿色发展。

在多伦县滦源镇曲家湾曲艳川家的“曲家大院”里,座无虚席。“多亏信用社100万元贷款,我们购置了传统民族服饰、升级了赛马场设施,现在日均接待游客300余人次。”曲艳川指着停车场里来自北京、河北的旅游大巴开心地说。针对夏季草原旅游季节性强、融资需求集中的特点,锡林郭勒金融监管分局指导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灵活性强、创新性高优势,推出特色牧区旅游贷款产品。该产品突破传统信贷模式,采取信用、保证、抵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单户最高可授信2000万元。产品推出以来,累计发放贷款3700万元,支持个体从业者从事旅游、民族手工艺作坊等多项文旅项目,带动就业600余人。

兴安金融监管分局引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旅游﹢水稻产业”运营模式,促进旅游发展与大米产业深度融合,让水稻产业变成旅游产业,让农副产品变成旅游产品。引导辖内银行机构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培育以特色消费为内容的旅游新业态,讲好“兴安盟大米”品牌故事,体验“兴安盟大米”美味美食,提升品牌的文化档次和品位,增强品牌软实力。辖内银行保险机构通过赞助修建文化广场、筹办“稻田音乐节”等特色活动,丰富游客旅游体验,带动当地大米产业销售和品牌传播,实现农业与旅游业双赢,助力“兴安盟大米”品牌价值超260亿元。

秋:金融“音符”唱响“归仓”

近年来,内蒙古金融监管局着力开展农产品收购企业融资对接行动、“秋冬种”信贷服务行动、售粮资金安全到家行动等“十大行动”和服务粮食收购、服务秋冬种、服务售粮资金、服务消费帮扶等“四服务”工作,加大秋粮收购金融服务。

农业发展银行内蒙古分行与内蒙古自治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建立“智慧粮库”信息共享机制,广泛开展金融产品服务进村入厂宣传、返乡高峰宣传和线上“云宣传”的宣传活动,拓宽秋粮收购市场。通过与大疆集团、海康威视等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业务合作,筹建信息监测平台,探索运用现代化智能分析技术开展贷后监管工作,为高质量做好秋收秋种工作夯实基础。该行累计投放政府储备调控粮油贷款128.1亿元,支持中央和地方储备增储轮换任务有效落实,提供充足信贷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储备调控任务,发挥稳定粮油市场“压舱石”作用。

巴彦淖尔金融监管分局针对连续阴雨天气导致的葵花作物霉变严重和玉米、小麦、辣椒倒伏减产等灾情,立即启动农业保险大灾应急机制。加强与财政、农牧、气象等部门联动,统筹辖内保险机构查勘资源配置。共计组成50个查勘组,投入查勘人员106人,查勘车辆52辆,无人机、测亩仪等设备32部,快速高效开展理赔服务工作,做到“特事特办、应赔尽赔、能赔快赔”。累计为受灾种植户赔付2.61亿元。

冬:金融“暖阳”温暖“寒冬”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肉类生产基地,牛羊肉产量均居全国第一,被视作全国人民的“肉库”。冬季的内蒙古易受大风暴雪等极端天气影响,给农牧业生产带来冲击。内蒙古金融监管局组织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开辟绿色通道,简化服务流程,建立理赔应急响应机制,以专项金融产品全力保障接羔保育、肉牛肉羊生产等金融服务,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截至3月末,肉牛、肉羊等畜牧业重点产业贷款余额1573.19亿元;承保猪、牛、羊等各类畜禽1832.99万头(只),累计为3.62万户(次)农牧户提供风险保障156.85亿元。累计赔付支出4.25亿元,受益农牧户4.14万户(次)。

赤峰金融监管分局针对接羔保育期的饲料采购、棚圈修缮、疫病防治等资金需求,推出“惠农贷”“饲草应急贷”,以“零抵押、低利率、快审批”为核心,为牧民提供精准支持。牧民吉亚图说:“今年饲草储备不足,羔羊面临断粮风险,多亏了农信社的20万元饲草应急贷款,我家的羊羔和牛犊才能平安度过保育期。”

近年来,内蒙古乡村振兴金融图谱亮点纷呈,涉农贷款突破万亿大关,春耕备耕贷款投放同比增长近40%,乳业、肉牛、马铃薯等特色产业链融资余额突破2200亿元,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实现县域全覆盖。

内蒙古金融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说,“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将持续推动金融机构立足地方优势,推出专属金融产品,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助力‘绿富同兴’的北疆乡村振兴图景变成现实。”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