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活水 精准润企】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服务民营企业典型经验
2025-07-042

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多次就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作出明确指示。年初自治区党委作出开展“六个行动”的工作部署,其中的助企行动,特别强调要抓好金融服务与要素保障,国企民企一视同仁,核心就是要解决企业的融资难题。
2025年3月,自治区党委金融办联合自治区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内蒙古自治区分行、内蒙古金融监管局、内蒙古证监局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金融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持续强化政策供给、优化资源配置,推动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实体经济。各盟市同向发力,各金融机构主动作为,通过创新产品模式、优化服务流程、降低融资成本等务实举措,为民营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金融支撑。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金融活水 精准润企——内蒙古自治区金融助企生动实践”系列宣传,深入金融工作一线,透过鲜活生动的实践案例,推广金融助企典型经验,全面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为内蒙古自治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主动将自身经营有效融入自治区发展战略,坚持国企民企“一碗水端平”,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民营大中型贷款企业户数增长12%;支持自治区百强民营企业37家;民营贷款增量占全部贷款增量近50%;贷款余额中,纯信用贷款占比39%。
组建工银“乌兰牧骑”乡村服务先锋队,推动人员“下沉”。组建76支工银“乌兰牧骑”小分队,开展进农村、进牧区、进支部、进驻点、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进哨所“九进”,为人民群众送温暖、送产品、送服务、送知识,累计服务3.5万次、惠及群众40万人次以上。坚定支持“助企行动”,确定了在全行再充实80-100人到二级分行、支行的信贷队伍中专职从事民营及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计划,服务“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截至目前,工行内蒙古分行普惠客户已较年初增长18%。
落地民营普惠领域数字化应用,推动服务“上线”。与内蒙古财政厅“财政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业补助数据对接,为农牧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务。与自治区农牧业担保公司、安华农业保险开展系统对接,通过“信贷+担保”“信贷+保险”服务,扩大银行信贷服务的覆盖面,改“被动等客”为“主动上门”,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通过高效的数字化服务,工行内蒙古分行实现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清单客户授信量同业领先,辖属鄂尔多斯分行投放融资协调机制“首单”。截至目前,普惠贷款余额已较年初增长24%。
围绕地区特色,开发精准适配的特色化产品。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产业集群,研究设计了乌兰察布“马铃薯贷”、巴彦淖尔“光伏贷”、赤峰“用电贷”等特色方案,满足农牧民、新型经营主体多样化融资需求。比如,在呼伦贝尔,针对小农户融资“短小频急”的特点,推出全线上“整村授信-e农贷”产品,依托大数据分析农户信用记录、生产经营数据,实现 “一键申请、秒级审批、实时放款”。截至目前,该产品已覆盖辖内110个村,为540户农户发放小额贷款6300万元。
针对企业痛点,延长融资期限、扩大贷款额度。为满足无还本续贷条件(征信无不良记录、经营情况正常)的客户在贷款到期前,匹配无还本续贷服务,进一步延长贷款使用期限。推出优质小微客户信贷升级服务,对于在工行已经办理居住用房抵押类经营贷款,且贷款存续期1年(含)以上并无逾期记录的,将贷款额度增加10%-15%。近期,根据了解到的自治区科创领域民营企业在融资期限、额度方面的需求,综合考虑风险控制等内部管理因素,将“科创贷”方案融资最长期限由1年调整为3年,将“专精特新贷”方案信用敞口由500万元调增至1000万元,更好支持自治区科创企业发展壮大。
引导干部员工担当作为,让做“民营+普惠”的理念在全行深入人心。启动“草原菁英”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训计划,对120名对公客户经理,开展为期一年的连续性、进阶式信贷能力培训,增强基层客户经理民营企业服务能力;在支行开展“普惠夜校”班后培训,组建网点普惠培训师队伍,对辖内网点覆盖轮回培训,主动送教上门,解决普惠业务“不会做”“不敢做”的堵点。经过2024年一年的培训、引导,全行员工做“民营+普惠”的能力显著提升,理念深入人心。网点能够发起普惠业务流程的人员增加424人,参与营销的人员增加781人,网点营销和发起的贷款余额占比,分别较年初提升20个和22个百分点。
建立民营企业审批绿色通道,简化业务流程。出台民营企业评审报告简化为评审意见、审查下沉的实施方案,在授信核定过程中,对暂时无法看清、发展前景不明朗的新拓展民营客户,采用预留授信、带条件授信等灵活策略;对审批中意见有分歧或风险因素复杂的民营企业业务,由中台部门主动联系前台,通过视频沟通会等方式,共同商讨完善融资方案。建立民营企业审批绿色通道以来,民营企业平均评审时效较去年同期降低了30%。
落实尽职免责要求,破除“惧贷”心理。在全行范围内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尽职免责管理办法学习活动,推动信贷条线干部员工学习深入理解尽职免责政策具体应用,破除“惧贷”心理。在风险责任评议过程中,明确在无道德欺诈风险的情况下,对政策变化、环境恶化等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不可克服因素造成的风险情形,予以尽职免责,进一步减轻基层发展包袱,提振发展信心。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