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从“施工图”到“实景画”的北疆实践 | 内蒙古新闻联播报道内蒙古农商银行改革发展成效
最新动态
从“施工图”到“实景画”的北疆实践 | 内蒙古新闻联播报道内蒙古农商银行改革发展成效
2025-07-312


落实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中金融改革的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内蒙古聚焦农信改革,将121家涉改机构一个不少、一步到位整合,成功组建内蒙古农商银行。这项改革的有力实践,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深化农信社改革提供了“内蒙古样本”。



7月27日,赤峰昭乌达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正开足马力生产一批羊绒制品,这批产品主要出口到韩国、意大利、法国,目前企业产品订单已经排到了年底。就在几个月前,企业还因为生产线升级缺乏资金而犯愁,内蒙古农商银行赤峰中心支行了解到企业需求后,第一时间上门服务,为企业量身定制了金融产品。


赤峰昭乌达羊绒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焦建军 内蒙古农商银行推出了“金翼·惠企微贷”产品,审批时效大大缩短。更惊喜的是,他们组建了企业走访专班,主动上门服务,及时为我们企业解决资金方面的难题。



这一变化正是内蒙古农商银行改革成效的生动缩影。改革后,赤峰中心支行在延续深耕县域优势的基础上,依托“省级统筹+县域深耕”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了资源整合与效率集约。


内蒙古农商银行红山区支行战略发展部经理 马牧宇 比如赤峰当地的羊绒、养殖、制药等企业,资金需求量比较大,过去在一家机构难以全部满足,现在总行指导中心支行整合辖内资源,选定一家支行就可以提供全部的信贷支持。



对于地域辽阔、机构众多、情况多样的内蒙古来说,成功组建内蒙古农商银行,组建自治区级统一法人农商银行,且将村镇银行一并纳入,这种改革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


内蒙古农商银行党委委员 副行长 刘学工 农信社改革的核心意义在于破解过去两级法人制“小散弱”的困局。变的是机制,不变的是支农支小定位;破的是无法协同的壁垒,立的是上下一盘棋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生态。



从方向谋划到方案设计,从股权梳理到资本金筹集,自治区高位统筹这场牵动全区的重大改革,全区上下10万人直接或间接参与改革。内蒙古农商银行重建了体制机制、重构了股权结构、重组了产品流程、重筑了风控体系、重塑了企业文化,以统一法人模式一次性合并121家农信机构和区内村镇银行,创造了全国农信改革时间最短、速度最快纪录。



内蒙古农商银行党委委员 副行长 刘学工 改革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资本金更充足、抗风险能力更强、资源更集聚集约,对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的资金支持将更精准,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融资保障将更有效。



2025年5月27日,内蒙古农商银行正式开业。改革后的内蒙古农商银行,已成为全区资产规模最大、支农支小力度最强、服务范围最广的地方性法人银行。截至6月末,内蒙古农商银行各项存款余额7562亿元、贷款余额4413亿元,均居全区银行业首位。



来源:内蒙古广播电视台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