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来源:中国银行业杂志 【消保3分钟】情绪化老年客户来访,银行如何接招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I4MTMyOQ==&mid=2652434805&idx=3&sn=16c4d7732c252f948e5e0ce05473456c&scene=45#wechat_redirect
遇到情绪化客户,用“共情”架起理解的桥梁
《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规定,银行保险机构应当积极融入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优化网点布局,尊重老年人使用习惯,保留和改进人工服务,不断丰富适老化产品和服务。
网点大堂经理要及时为老年客户办理业务提供咨询引导,在大堂经理接待时就告知客户本人到柜台填单,避免重复填单。
处理此类客户投诉,要注意“先处理情感,后处理事”,若没有安抚好客户的情绪,让客户带着情绪沟通,往往效果不佳。如本案例中,柜员在听到客户抱怨凭证字体格子太小的时候,可以呼叫大堂经理指导客户填写,也许可以避免第二次单据填写错误,在客户抱怨之前解决问题,不让投诉升级。
柜员在答复客户问题的时候,不应当简单推诿式地回答“是规定,我们也没有办法”,应当向客户耐心解释,并将客户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向上反映。服务经理应该多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思考问题,理解老年客户办理业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老年客户解决问题,为客户提供更贴心、更专业的服务。
银行线上手机银行APP已根据老年人使用习惯和实际需求,推出适老版,字体放大易读,主要功能易找,操作步骤易懂。线下网点柜面的单据凭证也并非一成不变,可根据客户体验和诉求积极反馈,推动提升老年客户体验和适老网点改造。
(本文摘编于《中国银行业》杂志2024年第11期。感谢马丽、孙瑞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