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银行“教”你防骗,这份大学生实用指南请收好!
2025-09-123
为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本年度,内蒙古银行继续推出消费者权益保护系列原创风险提示。值此第41个教师节,内蒙古银行化身同学们的“金融导师”,特别推出大学生反诈专题风险提示,帮助大家筑牢金融安全防线,在求知路上远离欺诈陷阱,让青春不留“骗”痕。
开学季各类手续办理中,个人信息如同“数字身份证”,稍有不慎便可能被骗子利用。录取通知书、身份证、学生证等关键证件切勿随意晒朋友圈或上传网络;宿舍号、学号、家庭住址等隐私信息避免在社交媒体公开,谨防成为精准诈骗的“突破口”。以“低息分期”“免审核”为诱饵,实际暗藏高额违约金、暴力催收,甚至“裸贷”圈套。
声称“足不出户日赚百元”,要求垫付资金,然后拉黑或诱导下载非上架APP。
冒充辅导员、教育局工作人员虚假奖学金/助学金诈骗,以“加急办理”为由要求转账;冒充“学长/老师”以“代收学费”“代购教材”“办理校园卡”名义骗取钱财。
为增强广大大学生的风险防范意识、识骗防骗能力和自我维权意识,内蒙古银行在此提示:提示一:守住“数字身份证”安全底线
重要证件复印件注明“仅用于办理XX业务”;快递单据、体检表等含个人信息的单据要撕碎丢弃;要养成定期修改社交账号、支付软件等密码的生活习惯,不要设置相同用户名和密码,加强密码安全保护。 提示二:识破“花式”骗术套路
1.任何要求“先转账再放款”的贷款均为诈骗,正规校园贷款需通过银行官方渠道申请,如遇类似贷款业务,可向相关银行核实情况。2.拒绝“高回报、零风险”的兼职邀约,刷单、跑分属违法行为,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3.涉及金钱交易时,务必通过电话、视频与辅导员、家人核实,不轻易相信“紧急通知”,避免直接汇款交易,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开启来电预警功能。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